摘 要
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交汇,赋予战略机遇期新内涵。我国发展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由外生性机遇为主逐步转向内生性机遇为主;可塑性显著增强,我国已具备在世界舞台上主动塑造战略机遇的综合国力,而不会严重受制于外部环境;复杂性显著增强,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类正面临广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互动性显著增强,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处于加速变革的十字路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两个大局的历史性交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了战略机遇期,并赋予新内涵,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2022年8月9日,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示范线——“红轨”在江西省兴国县顺利竣工。这标志着一个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诞生。人民图片 鲍赣生/摄(求是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年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少数发达国家挑起贸易摩擦,逆全球化思潮兴起,全球投资、贸易等要素流动放慢,多边主义规则受到挑战,一度出现了战略机遇期正在丧失、战略机遇期变成风险挑战期的忧虑。对此,党中央多次重申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中,着眼我国中长期发展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全球治理体系、经贸和产业领域发生的历史性全局性变革,是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向纵深发展引起的现代世界体系嬗变,具体表现为新科技革命、“东升西降”、大国战略博弈。两个大局是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环境下展开,在全球化浪潮和大国竞争的复杂博弈中不断被推进,是百年变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紧张、粮食与能源短缺、大国博弈日趋激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挑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重视总结、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从深刻洞察两个大局出发,在历史潮流中识别方位、校准航向,牢牢掌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主动权。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不推诿、不逃避;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不畏缩、不躲闪。”我们必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战略机遇的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研究阐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赋予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分析梳理战略机遇期更具内生性、可塑性、复杂性、互动性的新趋势新特征,着力加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把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2022年9月2日零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陈冬、刘洋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图为9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结束出舱任务正在返回的画面。新华社发 李杰/摄(求是网)
我国发展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内生性显著增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我国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我国持续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逐步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新产业领域取得竞争优势,正在向中高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转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4%提升到18%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6300美元提升至12551美元,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体经济基础扎实、人才资源更为充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发展韧性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由外生性机遇为主逐步转向内生性机遇为主。科技自立自强孕育创新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置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这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十四五”期间,应研判高质量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战略需求,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世界科技发展大趋势和结构性需求,确定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加速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机制,使我国经济在应对外部风险时拥有充裕的转圜空间。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蓄积势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十四五”时期,随着5G的大规模应用,应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并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实现供给信息和需求信息的高效对接,精准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加速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的商业化应用,建设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创新链、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我国发展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可塑性显著增强。战略机遇从来都不是别人恩赐的,也不是等来的。百年党史一再证明,战略机遇期是可以通过主动求变而不断得以塑造和维护的。今日之中国已具备在世界舞台上主动塑造战略机遇的综合国力,而不会严重受制于外部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项改革向纵深推进,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不断扩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减税降费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政策效应明显,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期间,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无接触服务等新业态逆势成长,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产业展现出强大发展潜力。新冠肺炎疫情在冲击传统商品贸易模式的同时,在客观上凸显了数字化贸易的重要性,使得数字经济成为具有战略支撑作用的经济形态。深化改革释放内需潜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完善点火系,把创新驱动的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战略机遇期就是改革攻坚期。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只要推动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改革,有利于促进资源配置提质增效的改革,有利于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性的改革,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就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蛰伏的国内市场潜能。数字经济蓄势崛起。疫情中突起的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将引领全球商贸在业态、流程、体验上都发生根本性变革。区块链、3D打印等新锐技术将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拓展至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40年,全球服务贸易份额将提高50%,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据商务部预测,到2025年,中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50%左右。我们要落实“十四五”规划,就要健全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发展无接触服务模式,提升相关配套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搭建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此外,还要完善生活服务业领域的新基建,如服务场所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递柜、智能自助服务系统等智能设备终端。随着5G等新技术的普及和新基建的部署,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经验和技术运用,将有力提升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
2022年5月2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北塔山牧场刚刚建成的风力发电场风机林立,一派壮观的场面。人民图片 王志清/摄(求是网)
我国发展所处战略机遇期的复杂性显著增强。我国发展的国内外形势较之以往更为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深刻演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危与机是矛盾的统一体,机遇和挑战往往相伴而生、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向矛盾的对立面转化。应主动制定防范风险挑战的战略策略,防止不利因素形成累积效应,努力化危为机,防止机遇向风险转化。百年变局的首要特征就是人类正面临广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重绘世界科技和经济版图,以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悄然发轫,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量子信息、虚拟现实等颠覆性技术快速迭代,对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产生比前三次科技革命更加广泛深刻的影响。这也客观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任何国家而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正是基于对历史教训的清醒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强调:“在新科技带来的新机遇面前,每个国家都有平等发展权利。潮流来了,跟不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我国正在加快推进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有望在全球价值链重构中把握新旧动能转换、重塑产业结构的历史性机遇。“东升西降”态势明显。21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群体性崛起,世界力量对比越来越呈现出“东升西降”态势。“东升西降”主要体现为非西方化国家力量在上升,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发展实力在上升。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冠肺炎疫情使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暴露出更多制度弊端,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相对表现更好。随着“东升西降”的态势显现,美西方国家无力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转而构筑不同议题的防御性铁幕以保护自己与盟友。世界多极化将更加有效地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发展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道路凸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一条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制度供给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在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不同于欧美模式的路径选择。我国发展所处战略机遇期的互动性显著增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互动性明显增强,市场关联性明显增强。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内涵及其生成条件的变化,与中国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互动关系有着密切的关联。2021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我国已成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大贸易伙伴、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全球化新引擎的地位增加了中国为世界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的概率。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尽管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但经济全球化方向不会逆转,区域经贸合作成为对冲逆全球化的减震器。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未来经济全球化将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重构中实现新的再调整再平衡,加速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数据要素的跨国流动,由此形成新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方式。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巨大市场,将吸引世界各国不断扩大和深化与我国的经贸合作。通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广可复制的产能合作模式,推广5G和医疗健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新技术与应用,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形成新的投资机会、合作领域和商业模式。全球治理体系处于加速变革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上指出,未来10年,将是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10年,将是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的10年,将是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的10年。随着全球性议题的增多和发展中国家实力的提高,中国在维护多边贸易体系与完善全球经贸规则上的政策选择备受瞩目。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深入参与全球治理,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发出多边主义声音,增强应对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干扰的能力,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作者:胡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9期,原标题“两个大局赋予战略机遇期新内涵”
版式:林苗苗
责任编辑:申洁
图片来源:求是网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